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在经历了反复的挑战后,开始相信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处境,就会产生无助感。于是,他们就会放弃改 […]
社会比较是好是坏?
我们通过社会比较来认识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是个好选择。虽然有时它可能会激发许多积极情绪,但消极情绪会逐渐超过积极情绪,进而将自卑、自弃、缺乏自信等情绪内化。
什么是感恩?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当你心情低落或陷入忧郁时,你会如何应对? 你是否开始吃垃圾食品、自行疗愈、疯狂购物……? 想要摆脱这种暂时的情 […]
无条件积极关注的育儿方式
以无条件积极关注来养育孩子并不意味着你接受和赞同孩子所做的一切。这种态度并不是为了让孩子自由地以他们喜欢的任何危险或不健康的方式行事;相反,这种态度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被接受,并促进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的发展。虽然这种养育方式极具挑战性,但父母们或许仍可一试……
心理学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其“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中强调的一个概念,是治疗师应该向来访提供的核心态度,其特点是接纳、关心和支持来访者。而在治疗之外的关系、工作和网络互动中,许多类似的积极关注原则同样都适用。
自我效能——为什么相信自己很重要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将自我效能定义为人们对自己有能力控制自身机能和影响其生活事件的信念。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为其动力、幸福感和个人成就奠定基础。它有四个主要影响源:掌握经验、替代经验、社会说服和情绪状态。而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对日常生活有诸多益处。
什么是自尊?——对个人价值的感受
自尊(Self-esteem)是你对整体个人价值的主观感受。拥有健康的自尊心会影响你的动力、心理健康和整体生活质量。然而,自尊心过高或过低都会带来问题。更好地了解你独特的自尊水平,可以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观点,人类的需求是按层次排列的,生理(生存)需求位于最底层,而更具创造性和智力导向的“自我实现”需求则位于最顶层。他认为,个体必须先满足生存需求,然后才能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比较陷阱
你知道那些比你拥有更多金钱、赞誉、外貌诸如此类的人?对他们的艳羡之情自然而然会激增,而社交媒体则会让这种情绪更加高涨。但在一个粉丝和点赞似乎是个人价值确凿证明的世界里,你不必上钩。
一般适应综合症:了解身体对压力的反应
一般适应综合征是对压力的三阶段反应,包括警报反应、抵抗和衰竭。识别诱因并管理压力可以帮助你控制GAS并预防严重的健康问题。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无法避免或消除所有压力诱因。但我们可以通过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和放松技巧等方式来控制压力。